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要点

发布日期:2018-05-23 编辑整理:安徽省自考网 【字体:
 

  第一章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1-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1-4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生产。

  1-5要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1-6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1-7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1-8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1-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相比,鲜明的特征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第二章

  2-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

  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存在 ;

  ⑵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

  2-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

  2-3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价值。

  2-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5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2-6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7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2-8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2-9商品经济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1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1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12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13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

  2-14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2-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第三章

  3-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2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v+m。

  3-3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经济范畴是: 剩余价值率。

  3-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3-5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资本积聚、资本集中。

  3-6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是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

  3-7资本集中:是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3-8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3-9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3-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3-11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3-1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13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剩余价值。

  3-1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    

安徽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安徽自考便捷服务

安徽自考微信交流群

安徽自考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