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学习笔记 审计目标

发布日期:2018-05-23 编辑整理:安徽省自考网 【字体:
审计目标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期望通过审计实践活动达到的最终结果。审计目标包括审计总目标和审计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一)我国社会审计的总目标
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社会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表示意见。其中,合法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报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公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一贯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前后各期保持一贯。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二)审计的具体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具体目标的确定,有助于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1、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
所谓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在其编制的会计报表中对各会计账项所做的陈述或暗示。管理当局对会计账项的认定可划分为以下五类具体认定:
(1)存在或发生的认定
(2)完整性的认定
(3)权利和义务的认定
(4)估价或分摊的认定
(5)发表与披露的认定
2、  具体审计目标
具体审计目标是根据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而制定的。具体审计目标是审计人员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和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具体指南。在审计实务中,具体审计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认报表上所列示的余额是否真实。
(2)确认报表上所列示的余额是否完整。
(3)确认报表上所列示的资产和负债的余额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所有。
(4)确认报表上所列示金额的基价是否正确。
(5)确认接近资产负债日的交易是否都已记入恰当的会计期间。
(6)确认会计报表中的相关资料、数字、计算、加总及勾稽关系的正确性。
(7)确认会计报表中是否恰当地反映了各会计账项的余额,并且符合相应的披露要求。
(8)确认会计报表中各会计账项记录的分类和列示是否恰当。
在现代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在执行具体审计目标之前,往往需要根据所掌握的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全部信息,评价某会计账户余额的合理性。根据对具体项目的合理性的分析,审计人员可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影响合理性的若干个具体目标上,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审计效果。

安徽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安徽自考便捷服务

安徽自考微信交流群

安徽自考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