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学考试学校心理学复习重点汇总
第一章 学校心理学概述
名词解释:
学校心理学,在国际心理学术领域里有其特殊的含义,研究领域以学生的人格、身心的发展以及认知、学习、适应等为主,同时也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对教师、家长进行适当的心理援助和咨询。实质上它是一门关于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如何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学问。
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者对某个特定的对象——心理求助者在自我成长、人格、适应等问题上予以心理援助,使其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得到更好发展的一种心理学应用性技术。
学校心理辅导,以学校教育活动为背景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国际上称之为“学校心理辅导”。
面接:也称面谈,是应用于心理咨询中的一种技术,由于其具有很高的难度,在国外被称为是心理咨询中“最高的技术”。在面谈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要做到共感、受容与理解来访者。
作品法:是让心理患者通过日记、作文、自叙文或象征作品只有表现其思想、倾向、性格、情感发展等内容。
案例讨论法:是指几个地区或专业机构的心理咨询师集中起来开讨论会。其中一个人来举出某个案例,大家一起探讨此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客观因素、处理治疗方法。
第二章 学校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名词解释:
1、介入: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援助,或者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地干预,使得他们在学校教育的正常轨道上发展。
简答或论述:
1、学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构成:
首先,是关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心理学基础理论。
其次,是关于学校教育的基础理论。
第三,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基础理论。
2、学校心理辅导的“三层次介入”理论:
第一层次,发展性心理辅导。
第二层次,预防性心理辅导。
第三层次,治疗性心理辅导。
3、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的三大领域与对象:
学习问题咨询、适应问题咨询、成长和发展问题咨询三大领域。
学习咨询问题是寻找产生学习困难问题的根源;
适应问题又可分为行为问题和人格问题;
成长与发展问题主要是关于儿童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问题。
4、学校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五大原理:
(一)综合性、发展性的原理;
(二)心理辅导和咨询中人生哲学的原理;
(三)个别咨询与集体辅导的原理;
(四)教育性和人性的原理;
(五)从“矫治的心理辅导”到“培育的心理辅导”的原理。
5、学校心理辅导的教育特征:
第一,学校心理辅导通过开设专门课程或选修课,通过心理健康知识与生活技能的训练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第二,学校心理辅导对学校不适应,问题行为的等进行积极的预防,尽量消除其发生的根源。
第三,学校心理辅导的主力军是全体教师。
第四,学校心理辅导需要全体教务人员协同作战,配合教育,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第五,学校心理辅导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问题和适应问题。
第六,学校心理辅导中存在着守密义务和伦理道德问题。
6、学校心理辅导在案例咨询时的守密义务和伦理道德问题:
在学校咨询过程中,牵涉到学生、家长的隐私问题,比如怀孕、单相思、失恋、家庭不和、父母离婚、偷窃等,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必须恪守秘密,这是咨询者与求助者之间相互信赖关系能否建立的关键。
这就是心理咨询中的“守密义务”也可称之为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伦理道德规则。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咨询者和被咨询者之间建立真诚的信赖关系。
保守秘密是有一定界限的,在面对以下情况时,咨询师可以解除守密义务:
1)当学生有自杀念头,企图自杀时;
2)当事人有伤害甚至杀害其他人的倾向时;
3)来咨询者有致命的传染病时;
4)当事人有虐待幼儿的变态人格时。
解除以上的守密义务,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来访者,因为在以上四种场合中,守密要比不守密说造成的损失更大。为了有效地保护儿童、青少年的安全健康成长,心理辅导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通报措施。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必须自觉接受有经验的学校心理专家的督导,谦虚地接受案例研讨会议的指导、帮助,这是提高自身心理辅导和咨询实践能力的一种形式有效的方法。
论述题:
谈谈你对学校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五大原理的看法:
(一)综合性、发展性的原理;
要了解某种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对哪一种具有心理问题的人最适用,也最有效果。了解这种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的界限是什么。了解支持这种心理咨询技术的实践成果有哪些,有无发展的可能性。
(二)心理辅导和咨询中人生哲学的原理;
作为一个教育者、指导者,必须常常自问:我的人生观是什么,我的认知观是什么,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三)个别咨询与集体辅导的原理;
学校心理咨询的对象,不仅是“问题儿童”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对于一般学生和正常儿童也需要进行心理保健教育。可对他们进行集体辅导。
(四)教育性和人性的原理;
教育性:指导者、教育者对被指导者、受教育者的关系。
人性:作为平等的个人对个人的关系。
学校心理辅导中,师生关系、教育性和人性三者应该成为有机的统一体。
(五)从“矫治的心理辅导”到“培育的心理辅导”的原理。
培育的心理辅导内容:一是教与学的心理辅导,二是学校适应的心理辅导;三是升学、毕业的心理辅导;四是班级工作的心理辅导;五是学生生活的心理辅导;六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心理辅导。
(以上原理每点2分,自己理解和看法3分)
第三章 学校心理辅导老师
简答和论述:
1、学校心理辅导组织和管理体制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以学校心里咨询为中心,对待特定学生进行心理放到和咨询活动。
第二,设立学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以校长、教导、心理辅导教师、卫生室教师,团队、德育工作的老师为核心,对学校全体的教育咨询、心理辅导做出通盘的考虑、计划和指导。
第三层次,召开学校内全体教师的共同研修和协作会议,特别是要支持班主任的工作,室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
2、巴顿对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特点做的界定
此职业界定为三种工作类型:
第一,作为心理测量员,能区分弱智儿童和学习困难儿童,能对待特殊儿童进行鉴别,诊断并汇报结果。
第二,实施心理辅导,即开设心理辅导课,与校外的心理专家联手,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制定全校的教育和心理辅导计划,对学生,家长,教师三者进行咨询。
第三,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应是心理咨询和教育咨询两方面的专家,要求其能对学校教育提出评估,评价,对课程的开发设置和教育体制改革提出建议,起参谋作用。
心理辅导教师的任务:
是综合性的:1,教育心理辅导;2,心理咨询;3,教育改革的建议;
心理咨询包括:
1)对问题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改变他们的行为、情绪、认识。
2)配合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咨询与指导。
3)协调学校工作,
4)调查研究。
教育改革的建议包括:
1)制定全校的教育咨询计划和评估体系。
2)为教师的教育心理业务进修提供信息。
3)召集班主任、思想品德老师、少先队,共青团有关人士,进行按理咨询的研讨。
4)搜集咨询的资料、信息、建立档案资料文件柜,召集各年级学生收藏报纸、杂志上的资料、信息。
3、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素质:(我国)
1)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2)有爱心
3)有奉献精神
4)有宽大的胸怀
5)沉着,、冷静、耐心
6)有敏锐的感受性
7)有较强的理解力
8)有良好的语言表现力
9)有责任感
10)身心健康
4、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置要求:
1)在校内的位置,
第一,尽量避免将其设在有许多孩子活动的场所,或在教室集中的地方。
第二,当孩子进入心理咨询室时,其道路不应经过校长及班主任等学科教师的办公室。
第三,心理咨询室的位置最好是临近学校卫生保健室。
第四,初中和高中的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周围最好是设有图书室或资料室,便于学生在接受心理辅导的同时能及时查找信息。
2)咨询室的名称:
第一,“心理咨询室”的名称在中、小学中有些严重,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出发,可将名字改的亲切一些,如“心里的朋友”、“心灵热线”等
第二,在咨询室的入口处,硬布置一些轻松、热情的欢迎心理辅导的文字宣传。
3)心理咨询室的物理环境:
第一,色彩沉着、安定、温暖,避免过分刺激,采光和照明适中。
第二,心理咨询室的面积不可超过普通教室的大小,室内可一分为二,半间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办公之用,半间是面接咨询室。面接的场所要有适当的隐蔽性。
第三,室内布置要富有生机和亲切感,适当放置一些花草植物,水缸金鱼,并配置空调。
第四,保持隐秘性。室外的声音要遮断,防止操场和走廊上的噪音干扰,窗户装置以两重窗为好。
4)其他
a 室内要配置学生饮水用具及盥洗场所。
b 适当的配置图书、资料、录像等教育用品。
c 智力测量和心理测量的用具要整理有序。
d 室内要安置播放轻音乐的设备,它对入室咨询的学生具有稳定情绪,接触心理紧张的作用。
第四章 学校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
名词解释:
抵抗:
在咨询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与心理咨询人员主观意图相反的情况,引起咨询关系的不协调和矛盾,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咨询关系的破裂,使面接无法继续下去。抵抗分为两种,当事人方面的抵抗和咨询人员方面的抵抗。
转移:
来咨询的当事人内心有一种在过去生活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或认知模式的特定印象,它们留存在当时人的潜意识和记忆中,当事人对其有特定的感情、欲望、抵抗或者情绪的表现。在咨询过程中,当事人将这些东西转移到了咨询人员身上,以一种不合理的、非现实的态度,将其感情、空想和要求表现出来。
逆转移:
逆转移是指咨询者将自身的经验、感情、欲望或者挫折等转移到当事人身上,这对于咨询关系来说也是很危险的 ,处理不当也会导致面接的中断。
简答
1、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基本技术:
接受、反应、支持和提问
1)心理咨询中初次面接:
第一,重点不在于马上解决问题,而应是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
第二,注意对问题概要的理解,要发现主诉问题的背后问题,如学生情绪烦躁、觉睡不好、学习搞不好等
第三,注意对非语言行为方面表现的理解:
时间方面的行为;空间方面的行为;身体语言状况;观察来谈者是否有反复行为、意图行为、接触行为,以及行为和接触的部位、方向
1)心理咨询过程中的面接的继续、中断和终结:
一、继续:初次见面主要是了解当事人的有关情况,理解和把握当事人的问题所在。在这之后还要进行若干次的面接,展开具体的心理咨询,进一步了解当事人问题的症结,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加以实行,称之为面接的继续或者“导入期咨询”。
二、面接的中断:
在面接的过程中,当事人可能会产生心理抵抗和情绪转移反应等,咨询人员本人也可能产生逆转反应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面接的继续,向咨询人员提出了挑战。如果不能恰当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导致面接的失败,这种情况为面接的中断。
导致中断的原因:
抵抗、转移、逆转移(是指咨询人员将自身的经验、感情、欲望或挫折等转移到当事人身上,这对于咨询关系来说也是相当危险的,处理不也会导致面接的中断。)
对策:
第一,在咨询过程种出现上述问题时,咨询人员要善于利用其情绪积极的一面,使其不阻碍面接的继续,同时要注意不要卷入对方情感的漩涡中。
第二,要接受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或上级咨询机构的督导。
三、面接的终结:
在面接中,咨询人员对于可能出现的上述问题如果能给予恰当地解决,使咨询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从而使面接顺利的结素,称之为面接的终结。
其标志为:当事人主诉问题基本解决;
当事人主诉问题没有解决,但当事人的情绪得到了根本的解放,有了自我理解,并准备迎接新的生活和体验。
主诉问题是否已解决比较难判断,但是当事人找到了将来的发展方向,这对其以后的生活及心理统合能够起到支撑作用。
3)面接结束后的追踪调查:
第一,调查的对象,分个人和团体两种
第二,调查的方法:有心理咨询机构发出慰问信,了解当事人面接终结后的有关情况。
通过电话进行追踪调查,定期询问当事人的发展状况;
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可以通过函寄的方式送达。
第三,学校心理咨询中的追踪调查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对其对象进行一定的追踪调查非常重要,既可以帮助心理辅导教师确认心理咨询的成效,又可以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了解儿童、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轨迹,有助于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第四,对追踪调查结果的灵活运用。
2、“来谈者中心”心理咨询法的核心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在1942年完成的论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他正式提出了“来谈者中心”的名称,标志着“来谈者中心”咨询法的初步创立。
其理论核心是发展的自我成长观。
具体的咨询方法是——不给来谈者任何的忠告、指示及心理劝告,也没有分析、解释等等。而只是认真地倾听来谈者所表述的语言背后的感情,然后进行非指示性的心理咨询。
3、来谈者中心心理咨询的特点:
第一,心理咨询的印象是友好的,支持的,咨询者和来谈者之间有一种温暖的气氛、
第二,来谈者的个体内部具有自我成长潜力和自我实现的倾向,心理咨询师要引导,而不是破坏;
第三,心理咨询者要关心、尊重来谈者,理解其内心世界,在此过程中要建立一种真正的信赖关系;
第四,在心里咨询过程中,要让来谈者有新的体验和感受,促使其自我认知、行为等发生变化。
第五,心理咨询过程中,对来谈者的倾诉要逐语记录或录音,进行细致的分析、评价,以利于科学地研究心理咨询技术。
4、“来谈者中心”心理咨询的方法和主要代表学派:
第一,古典罗杰斯学派,即强调非指示性咨询,注重倾听;
第二,人格中心接近派(自我心理学认为外界事务反映到人的主观意识中形成“现象的场”,进而规定人的行为。)
第三,体验过程疗法派。(是目前世界上“来谈者中心”心理咨询的主要学派。)
5、“来谈者中心”心理咨询技术方法的总结:
1)咨询气氛——要求形成安定、安心的气氛
2)咨询关系——主体是来谈着,咨询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1957年,罗杰斯指出,心理咨询师要具有三个条件:无条件的肯定关心;共感的理解;纯粹性。
1960年,发展成为6条。
6、“精神分析法”的心理咨询技术的定义:
现在我们所论述的精神分析法的心理咨询,是传统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疗法的简易形式,与传统的精神分析疗法相比,心理面接的次数少,时间短,目的是使当事人的人格发生变化,使其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志向,而不是问题解决。咨询的核心是:将当事人潜意识、无意识中的东西挖出来,使之意识化,即通常所称的 “洞察”,这是咨询的关键所在。
7、精神分析法心理咨询技术——最主要的是感情的发泄。
8、“精神分析法”的心理咨询的几种技术和方法的总结:
第一,精神分析咨询法是一种次数少,时间短,直接有效的方法,主要让当事人洞察无意识、净化内心世界的感情。
第二,咨询师在倾听当事人倾诉时,既要倾听其语言,又要观察其非语言行为,如表情、身体特征、姿态特征等等。
第三,解释时要注意尺度、有分寸。
第四,解释的顺序一般是,先解释行为类型,再解释行为内涵,最后找出行为原因。
9、行为疗法:
是利用学习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原理解决人的不适应问题,使人的行为发生变化的一种心理疗法。
10、行为疗法的常用技术:
1)系统脱敏 2)渐进的接近 3)社会技能训练 4)参与造型技术;
11、“来谈者中心”心理咨询技术和“精神分析法”的心理咨询技术的比较
“来谈者中心”心理咨询技术与“精神分析法”的心理咨询技术从咨询目的上来看,前者针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进行援助或对个人将来可能产生的问题用一种较好的统合的方式来进行自我处理。后者则将当事人的潜意识、无意识中的东西挖掘出来,使之意识化;从主导者来看,前者是当事人 ,后者是咨询师。
12、行为疗法的重点的技法介绍:
第一,系统脱敏
第二,自律训练法;
第三,暗示疗法;
暗示疗法是指在心理咨询场合中,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使求询者的认知、感情和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第五章 学校心理测量与诊断技术
1、如何选择心里测量量表:
1)版权条件
2)效度
3)信度
4)客观性
5)实用性
6)计分的容易性
7)经济性
2、进入心理测量的技术:
(一)测量方法——为使学生感到安心,之前先可以进行一些轻松的谈话或者活动;(二)测量时间——学校的话,最好是在上午,
(三)测量场所——室内光线要适当,一般温度保持在15-20摄氏度间,免噪声等
(四)准备工作——测量用纸、工具要备齐,铅笔要多备几支等
3、学校心里诊断要抓住的五大因素:
1)身体的因素
2)智力因素
3)人格、情绪的因素
4)环境的因素
5)体质的因素
4、学习、学业问题的心理测量:
1)智力测量;
2)基础学力测量;
3)学习能力测量;
4)学习不适应的心理测量;
5)性格测量;
5、适应性测量和发展性测量的区别:
类别 |
目的 |
特点 |
适应性测量 | 对其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诊断 |
发现学校、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情绪、社会生活、
身体状况的影响 |
发展性测量 |
判断有无发展性问题,即
正常的或异常的发展以及 发展停滞或发展退化等 |
可及早发现,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
6、学校适应问题的心理测量内容:
1)性格的适应、欲求测量
2)亲子关系、家庭环境测量
3)不安倾向、人际关系的测量
4)行为问题的预测性测量
5)发展性测量
7、比较题:
类别 |
目的 |
特点 |
学习能力测量 | 通过测量发现经由学校教育、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技能如何 |
发现部分有心理障碍
或学习困难、厌学、学业不良的儿童 |
智力测量 | 发现智力与学习能力的关系以及智力和其他学习技能、适应等方面的关系 |
发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
因素的关系,确定其非智力因素 |
性格测量 |
调查学业不良的原因,
发现有无自卑感或神经质 及不安倾向等 |
调查学生人格各个侧面的表现
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
8、学校压力症:
儿童、青少年在日常的学校教育生活中受到一种威胁性刺激,想从这种环境中摆脱出来而感到的不快感、恐惧感以及出汗与心跳增加等一系列生理反应状况。
9、弱智或又称智力精神发育迟滞:
是指智力、精神机能明显低于普通儿童平均水平,同时伴有适应性行为障碍,并且是在18岁以前出现。
10、学习困难或学习障碍的诊断:
LD(国际上学习困难的一种简称)或学习困难儿童的诊断要领:
第一,因身心发展迟缓或障碍而导致的学习机能障碍。
第二,认知-信息处理过程的机能不全或缺陷。
第三,掌握基本的学习能力明显困难。
第四,具体各学科的学习困难表现。
第五,由学习困难而派生出的二次性心理障碍-情绪、行为方面的不适应状况。
11、语言发展障碍的诊断:
语言发展障碍属于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交往中意思交流的障碍。语言是由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构成的“语言环”来表现的。
对常见的儿童语言障碍的诊断如下:
第一类型:表述性语言障碍
第二类型:接受和表达混合性语言障碍
第三类型:构音障碍
第四类型:口吃症
第五类型:非定型意思交流障碍。
12、不良行为的诊断:
第一,学校环境。
第二,社区环境。
第三,家庭亲子关系。
第四,T-G性格测量中,社会适应性和情绪安定个项目得分显著低下。
第五,性格特征中极端性、神经质和自我否定的概念明显。
13、精神障碍的诊断:
第一,语言、表情、情绪表现异常。
第二,身体、感觉表现异常。
第三,思考、想象、观念表现异常。
第四,活动、行为表现异常。
学当校中的儿童、青少年出现精神障碍的症候时,心理辅导教师单靠个人的“孤军奋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尽快地争取上级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医疗机构的诊断与治疗。
14、不适应:
是指个人与环境不调和,处于生活的危机之中。
15、语言障碍:
就是这一“语言反馈系统”的构造中某个环节出了故障,使这一系统的反应——运动迟缓或受阻,于是产生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特征的语言障碍问题。
16、语言环(语言的反馈系统):
是指通过视觉或听觉器官所接受的语言刺激,从人体神经末梢向中枢神经传送,称之为“输入”,从中枢神经再向神经末梢传送有关命令,并产生语言的表述,称之为“输出”,这两方面构成的语言环,又称之为“语言的反馈系统”。
17、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是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或不适应问题所引起的在心理上常常呈现欲求不满、人际关系不良、以及易冲动、具有神经质倾向。
18、日记理解法:
日记是一种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很重要的方法。
日记的种类分以下几种;
一、个人日记:1)儿童日记;2)中学生日记;3)青春日记。2、3可称为“成长的烦恼”生活记录
二、生活日记:记录日常生活
三、集体日记:以班级为主体,学生之间的轮流执笔,教师也加入其中,或执笔抒怀或红笔批注。
另一种集体日记称为友人组合日记,即两三知己之间的心理感情交流,教师不加入其中。
19、绘画测量法:
树木人格测量法、人物画测量法和风景构成描绘测量法。
20、剪贴作品理解测量法(自己看书去理解一下下)
第六章 学习心理辅导和教育咨询
1、学习心理辅导的内涵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30年代前。
第二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第三阶段是80年代以后。
2、学习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一,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心理特征;
二,是培养学生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三,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创新的学习能力;
四,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进行心理辅导;
五,及时发现阻碍学习进展的因素
六,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要配合日常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诊断性和形成性的评价。
3、创新能力的因素和阻碍:
日本心理学家恩田等认为创造性思考由以下四个因素组成:
流畅性、柔软性、独特性、具体性。
在以上四个因素中,独特性最重要。
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考的培养也由一些阻碍因素,主要有五方面:
第一,认知上的障碍。
第二,文化上的障碍。
第三,感情上的障碍。
第四,人格上的障碍。
第五,教育上的障碍。
4、学习评价体系:
由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评价活动三方面要素构成。
5、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短期的诊断性评价方法,主要分三种:
一是在学习新的知识,新的学科内容时,对学生预备性知识、技能、即先行的学习能力的诊断。
二是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以及对新的学科知识的了解多少,进行事先的确认。
三是对学生学习样式、学习类型进行心理测量
长期的诊断性评价有来两种:
一是,对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理解能力的诊断评价,其中包括必要的智力测量、标准学习能力测量和学习成绩测量等。
二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情绪、意志等性格特征方面的诊断,以发现学习困难问题产生的结症。
6、形成性评价的主要方法有问答法、观察评定法、报告法和作品展示法等。
7、诊断性评价:
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学生已具备的必要的学习能力、兴趣、态度,包括已具有的基础知识、技能等各种教学信息,使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建立在学生的适应性和能力的基础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教育手段。
8、形成性评价:
是在一定的教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展开,对所期待达到的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的收集,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使教与学的活动自行调整和修正,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9、学习困难:
儿童的学习活动不能达到与其实足年龄相应的教育程度水平,其学业成绩、技能、知识发展受到明显的损害。
10、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在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时的注意事项:
要注意两方面的咨询和辅导工作:
1)协助教师要做好学习辅导工作:
第一,老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学生的智力。
第二,正确评价和认识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第三,正确评价男、女生的智力差异。
第四,积极帮助学生来发展自己的潜能。
第五,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第六,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
第一,对学习动机的辅导。
第二,懂得激励作用。
第三,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辅导。
第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五,对考试焦虑心理的辅导。
11、创造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
第一,思考柔软性训练:
1)从固定的思路中解放出来;
2)思考方向的变换
第二,创造思维的训练:
1)KJ法
2)NM法
3)等价迁移思考法
12、学习困难儿童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缺乏学习的意愿和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敢兴趣而造成的学习困难,称之为厌学症。
第二层次,是学业不振,这类学生有学习的愿望和动机,由于学习的不适应造成成绩不好,称之为恐学症。
以上两个层次学习困难儿童没有智力方面的问题,而第三层次,
学习障碍(LD)学生智力在弱智边缘,且各方面的发展都不平衡,这与中枢神经机能异常有
13、学业不振:
指有学习欲望,但学业成绩不高,常常处于受挫状态,由此引起的学习自信心丧失。
14、学习障碍:
听、说、读、写、思考和计算等能力方面有缺陷,特别是在语言方面的表达,写作、理解和使用上,以及在心理上有一项或数项明确障碍的儿童。
15、学业不振的辅导:
1)学科辅导;2)生活辅导;3)心理辅导;
16、学习障碍的诊断和辅导:
诊断的层次有三:
第一层次,是进行行为观察和心理测量。
第二层次,是根据具体案例进行个别、特殊的学习能力诊断,对学习障碍的类型进行识别。
第三层次,是微细神经症状检查等。
*辅导
措施——
第一,是针对学习障碍儿童的特别教材、教学用具的开发;
第二,在读写、计算、认知等具体的各个学科中,设计特别的学习课程
第三,改善他们不适应的认知、行为的特点,积极调解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兴趣
第四,要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感觉统合治疗,改善他们的大脑反应机能
第五,开发学习障碍儿童的潜在学习能力。
第七章 学校适应的心理咨询
1、学校压力症:
儿童、青少年在日常的学校教育生活中受到一种威胁性刺激,想从这种环境中摆脱出来而感到的不快感、恐惧感以及出汗与心跳数增加等一系列生理反应状况叫学校压力症。
2、学习不适应问题的类型和表现
主要表现为两大类:
兴奋型和抑制型。
兴奋型以学习或考试焦虑症为主;抑制型以厌学症为主。两种状态对学生身心健康都会造成损害。
3、考试焦虑症:
是一种特定的对学习紧张、不安、担忧的心理压力反应它集中表现为对考试情境的一种类似神经症性的紧张、担忧的反应,主要起源于日常学习过程中对学目标把握不大因而缺乏自信,使学习的动机和心理受到威胁和抑制。
4、对学生不适应问题的心理辅导:
对学生学习不适应问题中的厌学症、缺乏学习动机、忧郁、有无力感的儿童、青少年的辅导方法如下:
首先,要早期发现问题。
其次,培养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功感,多鼓励、少批评,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再次,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分小步子、小阶段地完成学习目标。
最后,调整学习环境。家庭和学校两方面来改善。
5、问题行为:
在临床心理学上也称为行为障碍,是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出现的那些妨碍人格的良性形成、学习能力的正常发展、身心健康成长,或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某种麻烦的行为。
6、问题行为的分类:
美国,五类:
第一,学校学习不适应状态
第二,人际关系不良
第三,不适应的行为和情感表现
第四,身心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无力感、抑郁和痛苦感
第五,与学校压力症有关的身心症状
我国心理学家将行为问题分类分为四类:
第一,过失型。第二,品德不良型;第三,攻击型;第四,压抑型。
日本将此问题行为分为两类:反社会倾向的行为和神经倾向的行为
7、学校心理学研究人员对问题行为的认识:
五种认识——
第一,问题行为的“麻烦观”;
第二,问题行为的“异常观”;
第三,问题行为的“不适应观”
第四,问题行为的“错误学习说”;
第五,问题行为的“发展课题说”
8、对问题行为的矫治:
1)对家庭教育环境中不适应的亲子关系或病理现象的消除;
2)自我概念、自我认知的改变;
3)培养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强化脆弱的人格;
4)适应行为的再学习;
5)发展的、预防的矫治。
9、对问题行为的辅导——06年简答
1)倾听、接受、共感的理解;
2)感情的净化、明确化;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制定新的适应性的行为目标
10、对考试焦虑现象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方法。08年的简答略
11、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在处理学校压力症时要注意的事项:
第一,对儿童、青少年的学校压力症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从而使教育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取得较大的效果。
第二,当学生身心不适应,出现压力症状,应让他们到学校卫生室“避难”,或回家休息,教师不要在精神上过分激励、促使学生奋发努力,即“逼得太紧”。
第三,近年来,随着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对于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压力症采用种种心理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总而言之,学校压力症是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不适应问题的表现。
第八章 学校精神卫生与心理临床
1、“情绪障碍”的概念和类型:
情绪障碍——自我身体以及心理存在方面受到威胁,而急剧地引起心理、身体方面的动荡、混乱的状态,其主要表现为愤怒、恐惧、喜悦、爱情、悲伤、厌恶等情绪活动,所谓障碍就是指感情、情绪这些活动的混乱摩擦而引起的行为异常。
主要类型:
1)吸烟、酗酒;
2)神经性摄食障碍
3)偷窃行为
4)吸毒和药物依赖
2、神经症的主要类型:
1)不安神经症;
2)小儿歇斯底里症;
3)恐怖症;
4)强迫症;
5)疑病神经症;
3、“精神分裂症”的概念和类型:
精神分裂症是具有代表性的精神障碍,15-20岁为发展的高峰期,主要表现为幻觉、幻听、妄想以及自我封闭、产生问题行为等异常体验,症状和病理发展缓慢,症状发展的结果导致人格整体崩溃。
*类型:青少年精神分裂类型有——
1)破瓜型;
2)紧张型;
3)妄想型;
4、青少年自杀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方法:
第一,早期危机介入。
第二,发现当事人有自杀心里念头时,心理辅导教师不能遵循保守秘密义务,要及时通知家庭。社会和各方面、协调做好转化工作。
第三,心理咨询中的战术,不要直接介入阻止其自杀念头,要餐区迂回战术、延迟战术。
第四,及早对其生活环境做出调整,尽量消除不理因素,降低当事人的情绪压力。
第五,可给当事人几个随时可以拨打的电话号码,便于紧急时联系。
5、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
第一,早期发现后应立即进行精神治疗。
第二,早期必须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药物治疗;
第三,因精神病人自立困难,故需要特殊的生活指导,以及进行作业疗法。
第四,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内的患者要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支持,给予温暖和关心,使其获得良性缓解和康复。
6、自杀心理分析:
第一,一个人求死的背后,总隐藏着某种愿望,故在心理咨询中应努力去发现当事人是否有价值观、愿望受挫情况的存在,因为“唯一求死的反面是希望被求助的愿望”,故找到这种愿望是对自杀的心理预防极为重要的措施。
第二,唯求一死的反面是希望被救助,但被救助的道路如被堵住、封闭,则当事人孤独感会更加强烈,易产生自杀行为。
第三,自杀首先是一种心理危机的表现。这种心理危机与社会的周围环境有关,环境是温暖的,则自杀率会下降;若周围环境是冷冰冰的、缺乏心理援助,则自杀率会上升。
第九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咨询
1、青春期危机的概念:
从心理学上看,在整个精神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阶段发展为了另一个新的精神阶段过渡的中间期。在这个过渡的中间期里,旧有的精神体系缺乏其解决问 题的有效性,而新的精神体系尚未完全构成,因而处于一种危险的不安全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中,个体的成长、成熟会遇到各种困难,也是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应问 题和障碍容易出现的时期。
2、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第一,价值观的多样化。
现代大学生对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哲学思想或意识形态倾倒的状况已经少见了,他们非常重视自我的感受、判断和对现实的体验,从中形成自我价值取向。
第二,对人际关系的敏感;
在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中最强烈感受到的是,80%以上的心理问题与人际关系问题有关。
第三,许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想尽办法摆脱烦恼,活得潇洒。
但人有时候必须通过苦恼、不安、痛苦,通过克服深刻的心理危机才能成长起来,才能将自我的精神境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大学生活的几种主要不适应问题:
两个问题:
第一,学生无力症候群;
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副业化倾向”
另一种是神经性冷漠症
第二,新入学症侯群
4、大学生的精神卫生问题:
1)身心不适应问题;
2)人际关系导致的心理问题;
3)神经症;
4)精神分裂症;
5)躁狂——抑郁症;
6)自杀。
第十章 家庭心理咨询
1、家庭心理咨询的原则和形式:
中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形式:
1)个人心理面接;2)并行心理面接;3)协同心理面接;
2、亲子关系的概念和特点:07年简答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法定的血缘关系,同时也是指父母如何养育、对待子女,反过来又是如何对待、认识父母的这样一种互助的社会人际关系。
特点:一是互动性,即亲子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向前发展的;
二是阶段性,亲子之间的感情和关系的发展又是具有阶段性的。
3、家庭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07年04
家庭心理咨询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互补的关系,其主要咨询的问题分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儿童、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发展,在家庭生活中的适应问题等。
第二,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问题;
第三,亲子关系的类型调整。
第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
第五,对在学校和家庭中已经产生不适应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儿童、青少年的指导和咨询。
4、亲子关系的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保姆林德的父母教育四维度:
第一,父母控制性维度。
第二,成熟性要求维度;
第三,交往性维度;
第四,支持性维度;
后来,他把亲子关系划分为四个类型:
1)权威型:高控制、高反应;
2)专制型:高控制、低反应;
3)宽容型:低控制、高反应;
4)放任型:低控制、低反应;
日本心理学家户川行男、品川不二郎等提出十类:
一、拒绝亲子关系:1)消极的拒绝型2)积极的拒绝型
二、支配的亲子关系:1)权威型2)野心型
三、过保护的亲子关系:1)干涉型2)不安型
四、服从的亲子关系: 1)溺爱型2)盲从型
五、矛盾、不一致的亲子关系:1)矛盾型2)不一致型
5、家庭类型与儿童不适应问题的关系:
第一,拒绝型的亲子关系;
在集体生活中攻击性强,逆反性、反抗性大,在学校中欺负别的学生的可能性大;
不合群,性格孤立,有自卑感;
对其今后智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过保护型的亲子关系;
会使儿童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性格表现教幼稚,不安度较高;
在集体生活中不适应,责任心不强,创造性不够;
身体往往比较虚弱。
第三,支配型的亲子关系:
性格混乱或性格内向,情绪消沉、易冲动,承受挫折能力差,在青春期中一旦遭受严重的心理挫折、失败,厌生、产生自杀的可能性大;
在集体生活中看到弱者,非常傲慢;看到强者,有非常卑屈,有吃软怕硬,或神经症性格倾向。
第四,矛盾型的亲子关系;
易使性格外向的儿童说谎,言行不一,易产生不良的社会行为;
而使性格内向的儿童猜疑心较强,有恐怖感对人有一种不信任感,对父母采取两面派手段;
在性格发展上,可能出现男孩没有男孩气,女孩没有女孩子气,有不守道德规则的问题行为,今后生活中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兽挫折、产生人格障碍的可能性较大。
第五,离异家庭的亲子关系;
使儿童比较自私,自我中心强,没有责任心,产生强烈的攻击行为;
情绪不稳定,猜疑心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性心理异常或在青少年期出现性的问题比较多。
最后,需要重要提到的是:亲子关系不仅影响到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而且对父母的身心状态和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名词解释:
1、拒绝的亲子关系:
是指父母在子女的教养在感情上或态度上表现出拒绝倾向。
2、支配的亲子关系:
是指父母对孩子支配过头,把孩子当成父母的所有物,想用绝对权力去统治子女。
3、过保护的亲子关系:
指为孩子担心、不安、恐怖,经常想用过份的保护去消除这种不安感情。
4、服从的亲子关系;
指对孩子的要求和意见,不管是什么都无条件接受,并以此感到满足的父母。
5、矛盾、不一致的亲子关系;
指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前后矛盾或父母之间的教育态度不一致。
6、安全型依恋:
是指子女和父母相互信赖、相互依赖,亲密性强,标致着父母有安全感,子女也有安全感,属健康型依恋。
7、回避型依恋;
因害怕失去社会某种依存对象或避免感情不安,而采取的亲子依恋来补偿内心感情的失落等。
8、反抗型依恋;
子女对父母有敌意、不安、想自立,又不能脱离父母影响,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存在强烈的矛盾感,是一种不良依恋。
9、混乱型依恋;
表现在自我对他人交往沟通极其消极,对父母一方依恋特别强烈,具有焦虑、不安情绪。
安徽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