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四编第四章复习

发布日期:2018-05-23 编辑整理:安徽省自考网 【字体:

  第四章 杜甫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识记:杜甫的生平.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后人称为杜工部.出身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34岁前在读书和漫游中度过.后来困居长安十年,穷困潦倒.安史之乱后,流离失所,一身病痛.

  理解:杜甫诗《望岳》(岱宗夫如何)、《春望》和《登岳阳楼》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感.

  《望岳》具有昂扬的情调和自信,心胸开阔,气魄雄伟,不亚于李白.

  《春望》国恨家愁,使诗人的头发都白了.

  《登岳阳楼》杜甫此时已一身病痛,自身难保,可他惦念的却是京师关山北面的边防吃紧,为国家的安危流泪.

  简单运用:杜甫的思想主流为儒家,兼及道教、佛教的影响,虽具有佛、道思想,但只是暂时的,儒教才是影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来源.

  杜甫身上有较浓厚的儒家"忠君"思想,对社稷和人民的最终关切,是他"忠君"的核心内容.杜甫的思想受儒家影响较大,但他与道教、佛教中人也多有来往,未限于一宗一派.作为"诗圣",杜甫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偶像,是儒家文化理想人格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的"社会良知".杜甫不仅做了动荡时代苦难人生的代言人,而且以贴近现实有血有泪的动地歌吟,呈露出仁者襟怀,由此形成的杜诗风格的大、重、拙,是传统儒家人文精神的最高诗意所在.

  第二节 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

  识记:杜甫对新题乐府的创立.

  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其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效法汉魏古乐府取题的用意,以"行"诗写时事,自立新题,另外独创格调.

  理解:杜甫以时事入诗及其乐府诗《兵车行》.

  杜甫的乐府诗,以"行"诗写时事.如《兵车行》直接针砭时弊.在写法上,先摹写送别惨状,是纪事,再写征夫的诉苦,是纪言,采用的是一种客观的纪实描写.叙述者的立场完全站在人民一边,虽不敢申恨,实则无一语不饱含怨恨.

  简单运用:杜甫诗歌的写实手法及其多方面的表现,杜诗写实的特点.

  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确实是杜诗很突出的特点,在他创作的新题乐府和古体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写实手法的表现和特点有:一、杜甫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二、杜甫以时事入诗却含有泪水和深情,具有令人为之神动心摇的感染力.三、藉记事以抒情,将记事和叙事两种形式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杜诗具有"诗史"的性质.四、以叙事写法写颠沛流离的社会生活,

  细微而真实;用纪行方式写山川风物,精确而传神.有尖锐细密的观察力,用惊人的写实手法表现所目睹的一切.

  第三节 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

  1.识记:杜甫的创作风格沉郁顿挫.

  简单运用:杜诗的时代特征,杜诗的老成.

  ①杜诗的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

  杜诗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忧郁悲凉的气氛.

  ②杜诗的潜气内转和波澜老成.

  杜甫进入中年后生活困苦,可他极有骨气,郁积心头的悲慨涌至口边又强咽下去,心中的情感的回环往复,流露于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

  理解:杜诗《登楼》、《秋兴八首》(其一、其四、其七、其八)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登楼》依然是"万方多难",依然是花伤人心,"沉郁"也就是必然了.

  《秋兴八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一、这组诗是杜甫思念长安之作,共八首,但如一首.所表达的意思在第一首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已概括了.

  二、这组诗一次又一次的忆长安、伤沦落,反反复复,欲吞还吐,沉郁回环,沉郁悲慨,极尽顿挫之致.

  三、这组诗有如多重乐章组成的大型抒情曲,以家国的兴衰为主题,以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为基调.从不同角度共同表现基调的凝重感情,互相支撑,构成回环往复的旋律,不仅使整个抒情曲错综、丰富,而且有开有阖,有抑扬顿挫,更突出地表现了基调的主题.

  简单运用:杜甫五律《春夜喜雨》、七律《登高》、七绝《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其七)及杜甫的律诗成就.

  杜甫把律诗的题材范围扩大到几乎与古体诗同样广阔的程度,艺术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对五律的把握非常纯熟,韵律精细,诗境浑成多变.如《春夜喜雨》是杜诗五律的代表作,格律严格,对仗工整,浑融流转、情韵优美,无丝毫用力的痕迹.

  二、杜甫是七律的第一位大家,其七律创作超过前人总和,并自创"连章体"七律组诗及"拗体"七律.

  1.七律至杜,境界始大,感慨始深.如《登高》是杜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八句皆对而一气贯注,悲怆而不消沉,是拔山扛鼎式的悲歌,一气盘旋、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被后人评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2.手法巧妙,格律运用已致化境.如七律联章组诗《秋兴八首》,于艺术上已达登峰造极之境.

  3.就律体的变格创为拗体.能律则律,当拗则拗.

  三、拗体在七绝中出现较多,入蜀后的绝句多为描写当地风景和风俗人情的组诗.如《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其七)声调不那么悠扬,但章法、句法多变,刻画细致,能曲折达意,且受民歌影响,更多的杂有当时流行的口语.

  四、杜甫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严守格律而多变化.他的绝句多连章体和拗体,声调拗峭、笔墨质实,且多着议论.他的律体的长处是,让诗的形式之律动与诗人的内在生命之律动同步合拍,由此焕发出诗美来.

  综合运用:杜诗沉郁顿挫的特点.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主要表示自己学力深厚,写作技巧娴熟.后来,当他经历了干戈离乱、艰难困苦,创作日趋成熟后,"沉郁顿挫"才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可真正作为杜诗艺术风格的定评.

  一、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诗歌,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悲凉的气氛.如《登楼》,诗风沉郁.这种沉郁风格是时代心理在杜诗中的反映.

  二、潜气内转和波澜老成:中年以后,由于生活的折磨,使原本生气勃勃的诗人变得沉郁了.但他是一个极有骨气的人,郁积心头的悲慨涌至口边时,往往又一口气强咽下去,心中的情感回环往复,流露在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杰出的代表作《秋兴八首》,一次一次的忆长安、感盛衰和伤沦落,沉郁回环,悲慨深沉,极顿挫之致.

  第四节 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

  1.识记:杜诗集大成.

  简单运用:杜诗集大成所表现的三个主要方面.

  1)虚心学习前人,不薄今人爱古人;

  2)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

  3)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辞,语不惊人死不休.

  2.识记: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

  3.识记:杜甫诗歌兼备众体.

  4.识记: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

  综合运用:杜诗集大成的内涵及其表现特征.

  一、虚心学习前人,不薄今人爱古人.杜诗的叙事和写实,受到《诗经》的雅诗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忧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在五言古诗上又受到王粲、曹植、陶渊明等人的影响,又向齐梁优秀诗人学习.他主张力崇古调,兼取新声,能兼取众人之长.

  二、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擅长各种诗体,并能推陈出新.最拿手的七言律变体犹多.杜诗除了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还有萧散自然、平淡简易和含蓄委婉等诸多变化.

  三、功力深厚,自铸伟辞.广泛学习借鉴前人的基础上自铸伟辞.杜诗的句法变化和练字的精当,相当惊人.

安徽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安徽自考便捷服务

安徽自考微信交流群

安徽自考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