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学习笔记 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著作及思想基础
(一)主要著作
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在日内瓦创立了“国际发生认识论研究中心”。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的智力起源》、《智力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结构主义》、《发生认识论》等。教育学著作有:《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了解即发明,教育的未来》。
(二)思想基础
在哲学上,皮亚杰受康德影响较深。他的“图式”概念渊源于康德的“先验图式”。
在自然科学上,皮亚杰早年受生物学的影响很深。如达尔文的“适应”概念,成为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他将达尔文的被动的适应发展为主动的调整与同化。
在心里学上,格式塔心理学关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家中霍尔的复演说、瓦隆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谈话诊断发等都对皮亚杰有所影响。
在教育学上,皮亚杰深受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蒙台梭利、杜威等人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上半期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中的内发论、儿童中心论、活动教学等观点对他影响很大。
二、发生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皮亚杰的学前教育观是以其儿童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的。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所谓“发生认识论”是关于儿童智力(思维)发展的结构理论,其探索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儿童出生后,认识是如何形成、发展的,受哪些因素所制约,其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的等问题。
(一)儿童认识结构与智力发展
1.结构与结构主义
结构和结构主义是皮亚杰理论的逻辑起点。
所谓结构,也叫整体、系统或集合,“是具有整体性的阿若干转换规律组成的一个有自身调整性质的图式体系。”结构具有三个基本性质,即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整性。
2.儿童认知结构与智力发展
皮亚杰依据结构主义的基本原理,从研究儿童智力与思维的整体发展着眼,提出“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儿童认识发展的过程和结构,该理论包括四个基本概念:图式、同化、调节、平衡。
(二)动作——认知的基础结合点
皮亚杰认为,形成主体的认知结构或认识课题结构的基础是主体的“动作”。主体“动作”在皮亚杰的学说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所以皮亚杰理论被成为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理论。
(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主要有四种:成熟,物体,社会和平衡化。他认为平衡化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四)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1.儿童思维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2.儿童思维发展阶段可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三、儿童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一)教育目的
皮亚杰认为教育目的是发展智力和道德。智力与道德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道德的发展离不开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前提。
皮亚杰对传统的教育目的观进行了批判,认为,教育目的必须经过系统地研究,用科学的观点来确定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应当服从“社会科学可以分析的规律”,其次,更是“心理学的职责”,因为心理学作为方法论,制约着目的的选择。形成和发展儿童的智力——认知结构,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
(二)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教育应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1.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编制课程;2.为儿童提供的教材,以部显著超越其现有的认知发展为度;3传授教材时,重点不宜放在加速儿童的学习进度上。
原则二:以儿童为中心,搭理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原则三:强调兴趣与需要的重要性。
原则四:重视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
原则五:善于应用认知冲突,推动儿童思维发展。
原则六:重视儿童之间交往及影响的教育意义。
四、论儿童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一)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0~2岁,这个时期在认知发展上属于感知运动时期。就道德发展而言,则属于道德情感萌生阶段。
2~6、7岁,这个时期在认知发展上属于前运算时期,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最初阶段,可称作道德的“他律”阶段。“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守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制约和支配。
6、7~11、12岁,这个时期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在道德发展上,则是属于“自律”阶段。
11、12~14、15岁,这个时期属于形式运算阶段,在道德的发展上,则属于“公道”阶段。
(二)皮亚杰道德教育理论主要特点
1.肯定了儿童认知发展是其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皮亚杰看来,无论是儿童道德判断、道德情感,还是对道德规则的学习和理解都要受到认知水平的制约。
2.丰富和发展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并确定了教育的适当作用。他指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是一个不可跳跃的和不可逆的连续过程,把这一过程概括为“自爱——他律——自律——公道”等阶段,并对各阶段道德发展作了详细论证。
将皮亚杰有关理论引申到道德教育上,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第一,儿童道德认识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作为教育者应很好地理解儿童,努力使德育内容适合儿童的认识水平,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对儿童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第二,发展智力是提高儿童道德认识的必要条件;第三,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是提高道德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除可以给人们以极大的启示外,也存在着某些不足:(1)偏重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但忽视道德行为,特别是良好的习惯行为在德育中的意义。(2)护士了不断变化或不同背景下的社会道德标准对形成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
五、皮亚杰学前教育理论的影响及历史地位
皮亚杰毕生致力于从事儿童智力发展的研究,为20世纪儿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实验资料和理论指导。
皮亚杰在当代最心科学成就的基础至上创立了认知结构主义儿童心理学理论。这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理论。皮亚杰的儿童学前教育理论是自19世纪西方开始教育心理学化运的以来最重大的心理学成就之一,也是当代影响最大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其教育理论影响也很大。当然,皮亚杰理论也并非完美无缺。他强调图式,而对反映重视不够;强调生物适应和儿童主体认识的能动性,而对社会作用。社会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强调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和稳定性,而对儿童思维能力的个体差异重视不够。集中到主要一点是:注意到内在的发展,而对社会(包括政治经济)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重视不够。另外有的学者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某些结论有不同的看法,学者总是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进的。
(一)主要著作
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在日内瓦创立了“国际发生认识论研究中心”。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的智力起源》、《智力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结构主义》、《发生认识论》等。教育学著作有:《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了解即发明,教育的未来》。
(二)思想基础
在哲学上,皮亚杰受康德影响较深。他的“图式”概念渊源于康德的“先验图式”。
在自然科学上,皮亚杰早年受生物学的影响很深。如达尔文的“适应”概念,成为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他将达尔文的被动的适应发展为主动的调整与同化。
在心里学上,格式塔心理学关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家中霍尔的复演说、瓦隆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谈话诊断发等都对皮亚杰有所影响。
在教育学上,皮亚杰深受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蒙台梭利、杜威等人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上半期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中的内发论、儿童中心论、活动教学等观点对他影响很大。
二、发生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皮亚杰的学前教育观是以其儿童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的。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所谓“发生认识论”是关于儿童智力(思维)发展的结构理论,其探索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儿童出生后,认识是如何形成、发展的,受哪些因素所制约,其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的等问题。
(一)儿童认识结构与智力发展
1.结构与结构主义
结构和结构主义是皮亚杰理论的逻辑起点。
所谓结构,也叫整体、系统或集合,“是具有整体性的阿若干转换规律组成的一个有自身调整性质的图式体系。”结构具有三个基本性质,即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整性。
2.儿童认知结构与智力发展
皮亚杰依据结构主义的基本原理,从研究儿童智力与思维的整体发展着眼,提出“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儿童认识发展的过程和结构,该理论包括四个基本概念:图式、同化、调节、平衡。
(二)动作——认知的基础结合点
皮亚杰认为,形成主体的认知结构或认识课题结构的基础是主体的“动作”。主体“动作”在皮亚杰的学说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所以皮亚杰理论被成为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理论。
(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主要有四种:成熟,物体,社会和平衡化。他认为平衡化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四)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1.儿童思维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2.儿童思维发展阶段可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三、儿童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一)教育目的
皮亚杰认为教育目的是发展智力和道德。智力与道德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道德的发展离不开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前提。
皮亚杰对传统的教育目的观进行了批判,认为,教育目的必须经过系统地研究,用科学的观点来确定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应当服从“社会科学可以分析的规律”,其次,更是“心理学的职责”,因为心理学作为方法论,制约着目的的选择。形成和发展儿童的智力——认知结构,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
(二)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教育应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1.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编制课程;2.为儿童提供的教材,以部显著超越其现有的认知发展为度;3传授教材时,重点不宜放在加速儿童的学习进度上。
原则二:以儿童为中心,搭理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原则三:强调兴趣与需要的重要性。
原则四:重视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
原则五:善于应用认知冲突,推动儿童思维发展。
原则六:重视儿童之间交往及影响的教育意义。
四、论儿童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一)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0~2岁,这个时期在认知发展上属于感知运动时期。就道德发展而言,则属于道德情感萌生阶段。
2~6、7岁,这个时期在认知发展上属于前运算时期,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最初阶段,可称作道德的“他律”阶段。“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守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制约和支配。
6、7~11、12岁,这个时期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在道德发展上,则是属于“自律”阶段。
11、12~14、15岁,这个时期属于形式运算阶段,在道德的发展上,则属于“公道”阶段。
(二)皮亚杰道德教育理论主要特点
1.肯定了儿童认知发展是其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皮亚杰看来,无论是儿童道德判断、道德情感,还是对道德规则的学习和理解都要受到认知水平的制约。
2.丰富和发展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并确定了教育的适当作用。他指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是一个不可跳跃的和不可逆的连续过程,把这一过程概括为“自爱——他律——自律——公道”等阶段,并对各阶段道德发展作了详细论证。
将皮亚杰有关理论引申到道德教育上,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第一,儿童道德认识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作为教育者应很好地理解儿童,努力使德育内容适合儿童的认识水平,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对儿童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第二,发展智力是提高儿童道德认识的必要条件;第三,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是提高道德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除可以给人们以极大的启示外,也存在着某些不足:(1)偏重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但忽视道德行为,特别是良好的习惯行为在德育中的意义。(2)护士了不断变化或不同背景下的社会道德标准对形成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
五、皮亚杰学前教育理论的影响及历史地位
皮亚杰毕生致力于从事儿童智力发展的研究,为20世纪儿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实验资料和理论指导。
皮亚杰在当代最心科学成就的基础至上创立了认知结构主义儿童心理学理论。这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理论。皮亚杰的儿童学前教育理论是自19世纪西方开始教育心理学化运的以来最重大的心理学成就之一,也是当代影响最大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其教育理论影响也很大。当然,皮亚杰理论也并非完美无缺。他强调图式,而对反映重视不够;强调生物适应和儿童主体认识的能动性,而对社会作用。社会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强调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和稳定性,而对儿童思维能力的个体差异重视不够。集中到主要一点是:注意到内在的发展,而对社会(包括政治经济)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重视不够。另外有的学者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某些结论有不同的看法,学者总是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进的。
安徽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