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3年4月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6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A.团体过程 B.心理发展的规律
C.个体过程 D.人际过程
2.关于“拥挤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属于社会心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
A.团体过程 B.心理发展的规律
C.个体过程 D.人际过程
3.社会心理学开始真正引起人们注意是在
A.1895年 B.1908年
C.1924年 D.1935年
4.“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与加工过程”,这是 的观点。
A.诱因理论 B.角色理论
C.认知理论 D.学习理论
5.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注意和
A.分类 B.概括
C.表象 D.记忆
6.社会心理学中有三种重要的诱因理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理性决策论 B.认知失调理论
C.交换理论 D.需求满足论
7.人们在评定人或事物时有三个基本维度,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评价 B.力量
C.稳定性 D.活动性
8. 是人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信息的一套自我信念
A.自我概念 B.自我图示
C.自我觉知 D.自我确认
9.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这种现象是
A.基本归因错误 B.自利偏差
C.他利偏差 D.非动机性偏差
10.以下对侵犯行为的界定中不正确的是
A.强调它必须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意图
B.从效果上看,侵犯行为可能是反社会行为,也可能是亲社会行为
C.侵犯行为不一定伴有侵犯性情绪
D.侵犯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性情绪
11.群体中的个体有时候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使自身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做出平时不敢做的反社会行为,这种现象称为
A.侵犯行为 B.兴奋转移
C.个体化 D.去个体化
12.态度有助于人们应付情绪冲突和保护自尊,这体现的是态度的
A.效用功能 B.知识功能
C.自我保护功能 D.价值表达功能
13.以下量表和方法中,属于态度的直接测量法的是
A.利克特量表 B.投射技术
C.生理指标测量 D.反应时测量
14.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人们对他人或事物的态度会变得更积极,这种现象叫做
A.光环效应 B.慈悲效应
C.曝光效应 D.负晕轮效应
15.学习理论认为偏见的产生是由于
A.学习经验 B.分类、图示与认知构建
C.个人内部因素 D.争夺稀有资源
16.最早开始对爱情进行科学测量的是
A.Sternberg B.Rubin
C.Hatkoff D.Lee
17.以下对“社会支持”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
B.来源既包括与自己关系密切或关系一般的人,也包括陌生人
C.支持的形式都是物质上的
D.支持的形式既可是情绪上的,也可是物质上的
18.人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厌恶那些与不好的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这种现象体现了人际吸引的
A.联结原则 B.强化原则
C.社会交换原则 D.公平原则
19. 指个人运用社会或团体的社会力量在特定方向之上改变他人态度或行为。
A.社会交换 B.社会支持
C.社会影响 D.社会促进
20. 是团体最重要的维度之一。
A.目标 B.规模
C.成员 D.活动
21. 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
A.社会交换 B.社会懈怠
C.社会影响 D.社会促进
22.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很多,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需要的满足 B.团体目标
C.团体规模 D.团体活动和领导者
23. 也叫小团体意识,这种思维模式常常导致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A.团体沟通 B.团体决策
C.团体极化 D.团体思维
24.当个体最初的意见保守时,经过团体谈论的结果将更加保守。这种情况叫做
A.团体沟通 B.团体决策
C.团体极化 D.团体思维
25. 是指个体将负性事件的起因归于稳定的、内在的与全面性的因素时所带来的悲观状态。
A.自我效能 B.习得性无助
C.控制感 D.应对方式
26.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应激事件与健康之间, 起着重要的作用。
A.应对方式 B.认知
C.经验 D.个性
27.以下对心身疾病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情绪和人格因素引发的疾病 B.患者身上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C.不是精神病 D.不是神经症
28. 是以不同文化下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式的异同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些异同的文化背景及心理含义。
A.文化生态学 B.文化心理学
C.文化人类学 D.跨文化心理学
29.以下哪一项不是文化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途径
A.价值途径 B.构造途径
C.自我途径 D.理论途径
30.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运用最多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访谈法
C.民俗分析法 D.价值调查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生物理论强调 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
A.环境 B.遗传差异
C.人际交往 D.暗示
E.本能
32.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属于说服信息因素的是
A.所倡导态度与原有态度间的差距
B.唤起的恐惧感
C.可信度
D.受欢迎程度
E.呈现方式
33.以下哪些内容是对“社会促进”现象产生原因的解释
A.他人存在 B.责任分担
C.评价恐惧 D.自我意识降低
E.分心冲突
34.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人们常会采取一些法则,主要有
A.便利法则 B.象征性法则
C.概括性法则 D.基础比例信息
E.锚定与调整法则
35.团体在进行决策时一般要遵循哪些原则
A.一致性原则 B.权威决断原则
C.领导者决断原则 D.优势取胜原则
E.多数取胜原则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上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36.Weiner指出在归因的时候,人们常使用两个原则,即共变原则和排除原则。
37.现代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家庭是一个对同一家庭内的每个孩子都有同样影响的地方。
38.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原因与他人存在、评价恐惧和分心冲突有关。
39.在心理学中,团体是指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组成的集合,其中同学是最小的团体。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0.简述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41.什么是态度?通过态度预测行为时应注意哪些因素?
42.影响从众的因素有哪些?
43.什么是团体规范?它的作用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影响利他与助人行为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说明。
45.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说明。
安徽省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