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中国文化导论》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在言语形式方面,主张言辞质朴的是(A)
A.孔子 B.曹丕C.左丘明 D.陆机
2.汉代,经典通用字体是(B)
A.小篆 B.隶书C.楷书 D.行书
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C)
A.赵元任B.章炳麟C.瞿秋白 D.钱玄同
4.下列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A )
A.天台宗 B.法相宗C.律宗 D.密宗
5.20世纪8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D)
梁漱溟 B.徐复观C.唐君毅 D.杜维明
6.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行文的格式称为(D)
A.行卷 B.公卷C.投献 D.八股文
7.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B)
A.分封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8.《易•系辞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B)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
9.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人是(A)
A.战国荀子 B.唐代刘禹锡C.唐代柳宗元 D.宋代张载
10.原始道教最初称为“五斗米道”,又叫(A)
A.天师道B.正一道C.全真道D.一贯道
11.唐代最有名的大型舞蹈是(D)
A.《胡旋》 B.《凉州》C.《绿腰》 D.《霓裳羽衣舞》
12.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五伦十教”的是(C)
A.周公 B.孔子C.孟子 D.董仲舒
13.秦代统一的文字是(D)
A.大篆 B.金文C.隶书 D.小篆
14.首次提出“六书”的著作是(C)
A.《史籀篇》 B.《仓颉篇》C.《说文解字》 D.《急就章》
15.提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是(B)
A.陈独秀 B.孙中山C.章太炎 D.胡适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狭义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计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2.《阿房宫赋》:作者杜牧。该作品的撰写虽是带有文学夸张,但未尝没有触及历史实情:“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是对统治阶级滥砍乱伐林木,在北方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揭露。
3.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性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据此而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4.什伍里甲制度:是古代中国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最早是春秋齐国推行。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有什长,伍有伍长闾里治安。后代里甲制由此发展而来,并长期成为国家基层社会的人身控制形式。
5.仁爱孝梯:仁者,爱人也;梯者,顺也。仁爱孝悌是中国古代所提倡的处理家庭成员乃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大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文化史上的山西居“天下形势”。
答:①山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故而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3分)②太行山脉中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故而历来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3分)
2.简述中国文化基本规模形成的具体表现形式。 答:①中国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理想。(2分)②中国人形成了特定的社会观念和思想法则。(2分)③先秦文化作用于后世文化。(1分)④稳定的价值观念对后代施以深刻影响。(1分)
3.简述我国古代行会的主要管理方式。
答:①祖师崇拜,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2分)②师徒传承,手工行业的技术传承是在师傅和徒弟之间进行的,徒弟入行、拜师、出师都有一套行规,不可逾越。(2分)③行业禁忌,传统手工业有许多行业忌讳,反映了过去手工业生存艰难的另一面。(2分)
4.简述科举制的历史地位。
答:①在科举制度下,古代中国建立起稳定的文官制度,(2分)这种文官考试制度在人类制度史上有着重要的开创意义。(1分)②它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现代西方实行的文官制度,(2分)就是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为基础。(1分)
5.简述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历程。
答:从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进入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3分)最后进入文化变革的核心——价值观念层面的变革。(3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居住建筑的文化含义。
答:居住方式:居住方式的选择与自然条件有直接关系,居民住房主要有五种形式:半穴式、井干式、干栏式、石室、土木结构或木石结构。(2分)
居住建筑格局:多位前院后屋或前园后屋的风格,既方便生活,也方便生产。(3分)
居室外格局:院墙、院门、庭院;居室内格局:睡处、神位、照明、取暖和贮藏、正房是最有中国特色的地方。(3分)
居住建筑仪式:选址仪式、上梁仪式、贺新房仪式、使用家具仪式、祭灶仪式、搬迁仪式。(2分)
2.试述《礼记•大学》所提出的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和八个步骤。
答: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礼记.大学》关于大学之道的论述中。(2分)《大学》一开篇就明确提出了当时大学教育的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实际上也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2分)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使人“明德”,第二是“亲民”,“泛爱众而亲仁,第三是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即“止于至善”,这是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2分) 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大学》还提出了教育的八个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分)《大学》提出的大学教育目标一直是中国古代教育所遵循的原则,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1分)
安徽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