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省自学考试《美育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美育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 5小题,每小题1分,共2 5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梁启超在我国首次提出 ( B )
A.快乐教育 B.趣味教育 C.以美育代宗教 D.游戏的冲动
2·趣味教育的最佳途径是 ( D )
A.行政命令 B.道德教化 C.智育 D.审美
3.美育的载体是 ( C )
A.文字 B.符号 C.形象 D.概念、判断
4.审美感知愉悦的特点有 ( C )
A.稳定性、和谐性、意会性 B.美与真的交织、美与善的交织
C.直接性、易变性 D.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5.“环肥燕瘦"说明了审美的 ( C )
A.阶级性 B.民族性 C.时代性 D.普遍性
6.超功利性的心理结构是 ( C )
A.智力结构 B.意志结构 C.审美结构 D.道德情感
7.关于自然美的实质,我们认为较为科学的观点是 ( D )
A.客观派 B.主观派 C.主客观统一派 D.实践派
8.语言艺术与其他艺术种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 ( B )
A.语言艺术中的语词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语词
B.语言艺术的审美媒介是语词
C.语言艺术中的语词不同于抽象思维的语词
D.语言艺术是要求抑扬顿挫的
9.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是 ( A )
A.生存型 B.发展型 C.完善型 D.斗争型
10.审美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是 ( C )
A.生存型的生活方式中是不存在审美的
B.发展型的生活方式中的审美活动更多地偏重于它的社会作用和影响
C.在完善型的生活方式中,人所面临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全面发展,如何塑造一种健康的人格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1.家庭美育的特点是( C )
A.计划性、系统性强 B.以自育为主
C.对人的影响最持久、最深广D.美育设施多样化
12.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占首要地位的是( A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13.美育与智育的关系,从理论基础讲,实质上是( B )的关系。
A.美与善 B.美与真 C.美与健 D.美与力
14.少儿具有泛灵论的倾向和自我中心主义的特点,这是 ( A )
A.少儿思维方式的特征 B·少儿心理发展的特征
C.少儿的未特定化特征 D·少儿的开放性特征
15·审美直觉感受力的最基本因素是 ( A )
A·审美知觉 B·审美想象 C·审美领悟D·审美态度
16·让学生( A ),既是美育的任务之一,也是美育的手段。
A·亲自参与美的创造 B·充分想象美的事物
C·学会识别美丑 D·敏锐地感受美
17·教师审美素养的特征,除了广泛性、发展性之外,还有 ( D )
A.确定性 B·共同性 C·具体性 D·专业性
18·教师审美素养区别于一般人的审美素养的一个具体特征是( C )
A·广泛性 B·发展性 C·专业性 D·灵活性
19·把美学定义为“感性学"的人是( B )
A·荀子 B·鲍姆嘉通 C·康德 D·亚里士多德
2O·审美心理愉悦是 ( C )
A·悦耳悦目 B·悦志悦神 C·悦心悦意 D·审美感知愉悦
21·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个别形式特征的直观反映指的是 ( B )
A·审美知觉 B·审美感.觉 C.审美感知觉D·审美情感
22·技术美的中心是 ( B )
A·日常生活用具、工具、产品等 B·人与物之间的和谐问题
C·实用、经济与美观 D·简洁、对称
23·美育与其他教育如智育的最大不同在于,美育主要是针对人的 ( C )
A·感性 B·理性 C·感性和理性D·悟性
24·对人的影响最深广的美育是 ( A )
A·家庭美育 B·学校美育 C·社会美育 D·三者都是
25.( A )先生曾指出“美育的基础立在学校"。
A.蔡元培 B.王国维 C.梁启超 D.王夫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 0小题,每小题1分,共i 0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美育的基本理论包括(ABDE )
A.美育的性质 B.美育的特点
C.美育的媒介 D.美育的功能
E.美育的任务
27.感性作为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以下特征( ABCE )
A.自然性 B.动物性
C.模糊性 D.本能性
E.本原性
28.美育的形象的重要性有( BCD )
A.美育的形象是感染人、引人关注的一种手段
B.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必要因素
C.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基础
D.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目标
E.美育的形象是把人带入审美活动的引领者
29.审美观具有(ABCDE )
A.时代性 B.民族性
C.阶级性 D.正误之分
E.高尚和低俗之别
3O.社会美的特点有( AC )
A.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B.形式重于内容
C.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D.多变性
E.不确定性
31.美育对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主要有( ABCD )
A.美育使人淡泊名利
B.美育可以防止人内心失衡和人际关系失衡
C.美育可使人血气和平
D·美育可使人相互沟通
E.美育使人等级分明
32.实施美育的三条主要途径是( ABC )
A.家庭美育 B.学校美育
C.社会美育 D.环境美育
E.生态美育
33.美育的任务、目的是(ABC )
A.提高审美能力 B.培养审美情感
C.塑造审美心理结构 D·塑造体质结构
E.提高适应能力
34.小学美育的任务是( ABCE )
A.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 B.提高学生对事物美丑的识别能力
C.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想象能力 D.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E.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创造能力
35.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素质结构中必须具备( ABC )
A.知识要素 B.品德要素
C.审美素养要素 D.人格魅力
E.创美能力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和谐教育:这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认为,人的发育过程应该首先是身体的发育,继之为情感的培养,最后是理智的锻炼,要使这三部分都得到充分、完满的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和训练,把体育、德育和美育和谐统一起来,这就是他提倡的“和谐教育”这其中,音乐、悲剧等艺术教育占重要地位。
37.审美意象: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客体的物象与审美主体的情意融为一体而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审美意象既不是客体的物象及其在主体大脑中形成的表象,也不是主体的主观因素,而是二者相融合形成的审美形象。
38.通感:是指人的感觉挪移现象,也就是人的数种不同感觉之间的沟通。
39.社会美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借助于各种专门的美育设施和机构以及环境的美化等对人们进行的审美教育。社会美育主要以自育为主,较之于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它的范围更广泛,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
40.审美感兴能力: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外物的感知、感动和感发的能力,也是对于人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悟的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态度、审美直觉感受能力和审美趣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 4分)
41.美育学与美学、教育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美育学与美学的关系最为直接也最为密切。美学是研究人类的审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艺术社会学、审美教育。美育学是在美学理论中发育、形成并逐步分化出来的,它既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美育学是实现美学的任务和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也是美学最终的落脚点。这是因为,美学是为适应人类审美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它的理论价值就在于指导人们的审美活动,使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和美化自身。而美育正是按照美的规律美化人类自身的一种教育,因此,美育是美学的重要内容,此外,美学理论的价值只有通过人及其审美实践才能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育是美学的落脚点和归宿。
美育学与教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学所提出的全面教育,也包括审美教育。因此,美育学是教育学的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是教育学的扩展和延伸。但是,美育又不同于教育学。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的普遍规律,美育学研究的则是审美教育的特殊规律,它们是一般与特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此外,教育学更注重理性教育,而美育学则注重情感教育,强调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的结合。
42.为什么说审美愉悦是人的高级精神愉悦?
答:审美愉悦虽有其生理基础,但它不等同生理快感,是一种远比生理快感高级、复杂的愉快,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快乐也相区别,这是因为:
第一,审美愉悦是人全身心参与的结果。人的生理快感是在满足人的一种基本生理需要时产生的,因而它只需要人的身体的参与,并不要求人的心理与精神的加入,它只是一种单一的“刺激一反应”过程。而审美愉悦是在满足了人的心理与精神需要时产生的,它不仅需要人的身体的参与,而且也要求人的心理与精神因素的加入,是人全身心参与的结果。
第二,审美愉悦具有普遍必然性。审美愉悦与生理快感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生理快感是偶然的、个体的、肤浅的,人各有不同,如有人喜欢吃辣的,而有人不喜欢吃辣的。而审美愉悦则是必然的、普遍的,人们的感觉大致相同。如无论嘟个国家、时代的人,只要生理正常,对杰出的艺术品总会赞叹不已的。
由上可见,审美愉悦不像生理快感那样肤浅、表面,而是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心理和精神层面,它甚至转化为我们的行动,促使我们去改变现实中那些丑恶的现象,因此,审美愉悦是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愉悦。
43.服饰的审美功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服饰的审美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服饰本身的美。服饰通过本身的色彩、线条、质地、图案、款式及装饰,充分表现出服饰的美。
(2)衬托人体美。一方面可以掩盖或矫正人的身材与体形上的某些不足或缺陷,另一方面也使体形美的人锦上添花。
(3)创造人的整体形象美。服饰不仅仅衬托人体美,它还具有创造性,可以创造人的整体形象美。
44.少儿的审美发展与成人的审美发展的区别是什么?
答:少儿独特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决定了少儿的审美发展与成人的审美发展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泛灵论倾向。在少儿的眼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它们都有灵性,都和人息息相通。由于这种泛灵论的倾向,使得少儿易于与世界沟通,易于与自然界建立亲密的关系。他们的情感多于理智,在审美感兴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更多的有利条件。
(2)未特定化特征。所谓未特定化,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少儿的感官不指向某一特定的对象,不为某一特定对象所限制,它有较大的范围指向,也就是说,它还没有局限在某个对象身上,尚处于未定型阶段。另一方面是指少儿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具有无限发展的优势,包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正是少儿的这种未特定化特征,为少儿的审美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更大的可塑性。
(3)开放性特征。所谓开放性,是指人自身的发展不是与世界隔绝的、封闭性的,而是与外部环境构成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相互交流的有机系统。一般来说,动物不具有这种开放性系统,只有人才具有'开放性是人类所特有的。但是,人的开放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其内涵与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少儿时期,开放性的内涵十分丰富,开放的程度也更高。因为少儿像一张白纸,在它上面可以画出丰富多彩的图画。他们更易于吸收外界的东西,接纳世界的影响。少儿与外部环境的交往是双向的、多层面的置换过程,这种置换过程,既包括生物水平上的,又包括社会、文化等层面的。正是这种全方位、多层面的开放,使得少儿的审美感兴能力的形成发展与少儿审美发展的开放性程度成正比。即审美发展的开放性程度越高,审美感兴能力就越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 3分,共2 6分)
45.论述悦耳悦目与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区别?
答:审美愉悦可以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区别是:(1)悦耳悦目是指以耳目两感官为主,包括其他审美感官所感知到的愉快。悦心悦意是指审美主体通过感觉知觉的审美愉悦,领会到审美意象中的某些意蕴,获得一种诸心理功能的和谐所产生的美感享受。悦志悦神是指审美主体在精神境界所产生的愉悦,它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最高层次上获得的一种精神满足,是人生理想的实现而产生的愉悦。(2)悦耳悦目一方面仍带有生理特点,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心理因素的渗透,力图超出感官的生理限制,又不免带有心理特点,它与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相比较,悦耳悦目主要是人的审美感知愉悦,仍带有某些感官快适,突出表现的是感性的特点,悦心悦意则主要表现为人的诸心理功能的审美愉悦,更多的是人的审美心理愉悦,突出表现的是人的诸心理功能的和谐运动,悦志悦神则是人在审美活动最高层次上产生的精神满足。(3)悦耳悦目的特点表现为直接性、易变性,而悦心悦意的特点则表现为和谐性、意会性和稳定性,悦志悦神的特点则主要表现为:美与真的交织、美与善的交织。
46.论述美育对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作用?
答: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美育对其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美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①美育是物质文明本身发展的要求
自人猿相别以来,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用阶段、分化阶段和结合阶段。在实用阶段中人所创造出来的任何物品都是因人所需和为人所用的,人受着“物”的制约,是不自由的,这种类型的物质文明是低水平的物质文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物质文明进入分化阶段,开始向着实用和审美两个方向发展。审美和实用的分离较之实用型的物质文明来说,这种类型的物质文明对于“物”、对于“有用性’’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超越,也确实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但是这种类型的物质文明对自身的发展也有负面影响。它造成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内部的分裂,将日用品局限在“有用”的领域,使它们囿于“物”的限制无法提升自己,只能停留在二个较低的文明程度之上,而艺术品则向着“无用”方向畸形发展,使它们日益远离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从而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活生生的土壤,使自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进入现代以来,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已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自觉意识。现代人对物质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一切人造之物不仅要合用,要使人得到感官上、生理上的快感,而且还要人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使人“体舒神怡”。可见,人类物质文明要想继续前进,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实用与审美脱节的问题,这就离不开美育,所以,美育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到较高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
②美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于以往的物质文明来说,美育也许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言,美育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
首先,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一种比以前所有物质文明要优越得多的物质文明,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它要解决也能够解决以往种种物质文明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实用与审美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不仅应该按照实用的法则,而且应该按照审美的法则来进行。正是借助于美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才有可能超越以往种种物质文明,才有可能使人摆脱物的制约,从而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并使自己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其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较之以往种种物质文明明显不同的是,后者始终将重心放在“物”之上,放在“有用性”之上,而忽视了创造这一切的创造者——人。因此,尽管它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可能很辉煌,但却造成了人为物役的恶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则要使人摆脱为物所役的不幸命运,使人获得自由自觉的特性,始终关注着“物”背后所立着的“人”,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并不只是为了人的生存,而主要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而创造出来的,它不是要使人为物役,而是要使物为人用,它不是要使人成为物,而始终要使人成为人。因此,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包含着十分深刻的人性内涵。
最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以往种种物质文明另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实现有赖于人的创造力的高度发展,它本身就是人类创造力的一个集中体现。美育对人的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美育是一种参与性与体验性高度融合的活动,它是想象的、感性直观的、自由表现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美育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想象,促进人的创造力的发展。
(2)美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精神文明关系到一国的生机,有之则国家兴旺发达,无之则国将不国。因此,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一个国家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国家尤应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而美育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美育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它始终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而美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具有独特的功能。这是因为美育是一种协调式的教育,它通过协调人性的两极(感性和理性)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在这一点上,其他教育是有所局限的。因此,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②美育通过促进人的审美发展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美是生存与生活的区别,是人与动物的分水岭。为了使人像人那样地生活,为了使人创造出更美好的事物,人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优美的灵魂和高尚的情操,而这一切统统离不开美育。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认为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需求和必然要求。
总之,美育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衡量两个文明建设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倘若缺少了审美教育,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将是不完全的和低水平的。
安徽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